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佳音 (第2/2页)
并非曹寅原配,只是继室填房? 不是李氏心存不忿,故意抹杀顾氏先夫人的存在,而是别老太君听不得硕家。 如此一来,顾家就成了曹府忌讳,对于曹颙被拐之事,众人也就知之不详。 如今别太君也好、曹寅也罢,都已经故去,也没有什么不好再言说的,李煦就对曹项讲起当年旧事。 曹项闻言,不由咋舌。 实没想到打小被亲长视若心肝的堂兄在幼时受过那么大罪,也没想到皇上与怡亲王早在皇子阿哥时还救过堂兄的姓名。 更没想到的是,大伯父生母出自曾掌江南士林牛耳的顾家,亲舅舅是已故文坛大家顾景星。 三个没想到里,曹项最关注的就是第三个。 大伯书房里有许多顾氏藏书,曹项本以为是因顾氏败落藏书外流所至,现下看来多半是硕大家的馈赠。 大伯父温文儒雅,有学者之风,也就找到根源梧桐苑,上房。 曹*拿着一封信,展颜而笑待妻子将药汤端到眼前,也就不那么勉强,痛快地接了饮尽。 他虽不耐烦喝药,可因最近咳的厉害,便只能又听陈太医建议,又喝起汤药。 “可是遇到什么喜事?”见丈夫心情好初瑜也觉得欢快起来。 “顾纳要进京了。”曹颙扬了扬手中的信:“他是个心中有丘壑的,只是少时坎坷磋砣多年,如今总算在仕途上有所进益。” 顾纳名门之后,少年登科,本当前程似锦却是为了报恩的缘故,早早地入了九阿哥门下。 九阿哥在世还好先是外放,而后回京,仕途还算平顺。 雍正登基后,他受九阿哥牵连,因政绩尚可,并未罢官,只是贬为外官。 顾纳是个肯吃苦的,在知州任上兢兢业业,倒也做出不菲成绩。 今年天下官员大计,顾纳得了“卓异”根据吏部消息这次进京陛见后,他就要升四品知府。 顾纳是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当年同年中,做到知府任上比比皆是像马俊就已经做到正三品大理寺卿。 可这次升迁,对顾纳的意思却是不同。 预示着皇上已经不再因当年九龙夺嫡的缘故对这些曾为皇子阿哥门人的官员打压摒弃或者是经过大狼淘沙,再次接纳这些确实有才干的官员为朝廷效命。 以顾纳的才干,四品知府只是起步。 加上他是科班出身,升迁补官不会像那些杂牌官员费劲,前程大好。 说起来,顾纳当年入九阿哥门下,还是为了曹家的缘故。 曹*虽对他的做法不可取,可难免存了愧疚。 也是因他明里暗里照拂,顾纳在地方上才少受掣肘,得以是施展所长:这次天下官员大计时,又是曹颐暗中打点,使得顾纳在地方的几项显眼政绩,没有被旁人占了去。 不过曹颐晓得,自己能做的也只有这些,真正决定顾纳仕途的只有宫里那位。 如今看来,皇上已经不想再追究当年党服诸皇子阿哥官员的责任。 想来也是,八阿哥、九阿哥早已过世,十四阿哥亦淡出,皇权稳固,还有什么可计较的? 初瑜笑道:“这真是好消息不断,也是与赵同一样进六部?要是能进户部就好了,多少能为老爷分担些。” 赵同早年外放为知县,因精于刑名,后来升了通判。 其间处理了几件大案,很走出彩。 加上这次大计亦是“卓异”赵同就被保举入刑部,从正六品通判连升两级为正五品郎中。 这其中固然有曹家照拂的缘故,可政绩都是实打实的。 曹*欣慰地点点头,道:“他只不过随非磷学习两年,就有这般成绩:若是非磷肯入仕,成绩定是可期。”说到最后,他颇为遗憾,总怕自己耽搁了蒋坚。 蒋坚所擅长的是刑名,若在合适位置上,即便不得举荐任官,也当名扬天下:在他这里,却是小小无名书吏,委实大材小用。 初瑜晓得蒋坚是有大才的,可女子眼界,万事没有自家人重要。 若是蒋坚真出仕,又哪里给丈夫寻合心意的幕僚? 丈夫看似待人温和,实际为人最是挑剔,多是与人保持距离,真心接纳之人有数。 想到这里,初瑜笑着说道:“这就是所谓的人各有志。蒋先生无心出仕,老爷还能强逼?老爷若想回报一二,倒也不难,只是日子要等得久一些。” “夫人说的是小雷鸣?”曹颙挑了挑眉。 初瑜点头道:“正是。前些日子钟氏带着小雷鸣进府给老太太请安。都说三岁看老,钟氏知书达理,将儿子教养的极好。听说已经开始启蒙,保不齐能教出个大才子来。” 夫妻二人口中“小雷鸣”是蒋坚与钟氏长子,因出生那晚赶上下雨鸣雷,rǔ名就起为“雷鸣”a。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